近日,南京中医药大学医学院病原生物学系传来喜讯,该系王鑫烁老师在江苏省微课比赛中表现出色,荣获二等奖。为更好地促进学习交流,提升全体教师的教学水平,病原生物学系主任佟书娟主任请王鑫烁教师针对微课比赛成功经验及前沿教学内容开展了微课比赛经验分享会,会议由董伟副主任主持,学系医学微生物学教研室、医学寄生虫学教研室全体教师参加了此次分享会。
此次获奖微课的主题,聚焦于生物医学领域的尖端技术——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免疫疗法。为了将这一复杂技术讲解得清晰透彻,王鑫烁教师突破了传统教学方式,创新性地融入了动画短片、三维模型等现代化多媒体手段。这些技术生动地模拟了T细胞被“武装”并精准攻击癌细胞的全过程,使抽象的科学原理变得直观而引人入胜,充分展现了其精湛的教学设计与课堂驾驭能力。
在分享会上,王鑫烁教师剖析了CART技术中的关键环节——慢病毒载体的应用。她强调,要将能识别肿瘤的CAR基因精准导入T细胞内部,必须依赖一个高效的“基因快递员”,而慢病毒正是目前最常用的载体之一。
王老师化繁为简,在微课视频展示结束后,重点介绍了慢病毒载体的核心由来与构建原理。她指出,目前所使用的慢病毒载体,其前身正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1),科研人员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对野生病毒进行了“安全化改造”:
首先,剔除致病性。将HIV病毒基因组中与复制和致病相关的关键基因全部移除,使其从一个危险的病原体转变为一个没有自主复制能力的“空壳”。其次,赋予新功能。将这个经过“净化”的病毒骨架作为运输工具,把具有治疗作用的目的基因——即CAR基因——装载进去。最终,通过安全的细胞包装系统,生产出只能执行一次感染任务、将CAR基因递送到T细胞内的慢病毒载体。这一改造过程,堪称是化“敌”为“友”,将致命病毒转化为攻克癌症利器的典范。
王老师针对研究前沿讲解逻辑清晰,重点突出,让在座教师对CART技术及其底层逻辑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认识了医学微生物学基础理论知识与临床前沿的密切融合。分享会现场反响热烈,与会教师纷纷表示此次学习收获颇丰,赞叹王老师精彩的教学设计与创新教学手法很值得学习!

王鑫烁老师开展省微课比赛经验分享会
此次获奖与经验分享,充分展示了我系青年教师积极投身教学改革、勇于追踪科学前沿的活力。这不仅是个人的荣誉,更为进一步推动病原生物学系乃至全校教学方法的创新与教学水平的整体提升树立了一次成功的教学典范,值得学习推广。
撰稿人:张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