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医学院红十字会慰问遗体捐献者家属,传递生命大爱
发布时间: 2025-05-19 浏览次数: 10

为致敬遗体捐献者的崇高情怀,南京中医药大学红十字会医学院分会于518日开展“生命延续”慰问志友活动,走访三户遗体捐献者家属,聆听捐献背后的感人故事,为医学生呈现一堂生动的生命教育课。

  蔡传根先生与妻子王国香女士的遗体捐献事迹令人动容。十余年前,蔡先生便萌生捐献意愿,虽因儿子反对一度搁置,但他仍坚持签署协议,并通过多年努力说服子女支持。更令人敬佩的是,他感召双目失明的妻子共同参与捐献。

 “我爱人是南宁市邮电局退休职工,2021年办理遗体器官捐献登记,去年12日离世。”蔡先生手持两人的纪念证,深情表示,“我们不愿给后代添负担,更希望遗体回归医学事业,为临床或教学贡献力量。”其节俭一生却以超越生死的奉献诠释大爱精神。

 “我和老伴都是老党员,没资格向党提条件!”原龙潭水泥厂医院院长王学起先生语气坚定。作为70年代入党、曾在部队担任军医的老党员,他与妻子范明秀始终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初心。范明秀女士完成捐献后,王学起先生也签署协议,延续医者使命。

活动现场,这位老军医结合职业生涯中的疑难病例,勉励医学生:“医学需要不断探索,遗体捐献正是为后人铺路。”他呼吁学子珍惜学习机会,以仁心仁术回馈社会。

受父亲黄光德捐献遗体的影响,陈和风女士与丈夫、姐姐、姐夫等亲属均主动登记成为捐献志愿者。这个大家庭以“简办后事,不留负担”的共识,签订跨越生死的“生命契约”。

 “父亲常说,医学进步需要无数人铺路。”陈女士坦言,“我们虽平凡,但也能以这种方式为社会尽一份力。”这份信念成为家族代际传承的精神纽带。

慰问中,医学生与王学起先生就临床学习展开深入交流。一名学生感慨:“解剖课上的‘大体老师’教会我们敬畏生命,而家属的讲述更让我们懂得责任与担当。”

遗体捐献者是医学教育的“无言良师”,家属的奉献精神值得全社会致敬。未来,学校将持续关怀志友家庭,并呼吁更多人破除传统观念,加入捐献行列,为医学发展注入温暖力量。

文:赵昕颖  审:郁祥


学院首页 | 学院概况 | 党群工作 | 学科建设 | 招生就业 | 学生工作 | 人才培养 | 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 © 2016 南京中医药大学医学院 邮箱:smls@njucm.edu.cn 电话:025-85811382
地址:南京仙林大学城仙林大道138号 邮编:210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