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弘扬科学家精神,进一步帮助学生启迪创新思维,拓宽科研视野,11月19日,医学院团委有幸邀请到南京市第一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协理)、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张凯,为23级全体临床医学学生带来《如何从一名医学生变成一个合格的科研工作者》专题讲座。
张凯医生围绕“什么是临床医生-科学家”“如何成为一个优秀的医学生”“如何提升科研能力”“如何成为一个临床医生-科学家”四个问题展开详细论述,分享科研心得。
张凯医生以“临床医生-科学家”的基本概念为切入点,结合国内外相关杰出代表,详细阐述了“临床医生-科学家”与普通临床医生的区别。他表示,“临床科学家是指那些积极参与患者诊疗、接受过额外的研究培训并把时间投入到研究中的人”。他还将临床医生分层为四层:不规范的临床医生、规范的临床医生、优秀的临床医生、卓越的临床医生,勉励大家成为卓越的临床医生科学家,创造出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
针对“如何成为一个优秀的医学生”,张凯医生指出医学生应具备的六大核心能力:医疗服务能力、医学知识能力、以执业系统为基础的实践能力、基于实践的学习与提高能力、人际沟通能力、职业素养。同时,他强调,“‘职业素养’应贯穿职业始终,医学生要对病人、社会和职业共同负责,坚持追求卓越,不断守正创新”。
随后,张凯医生重点讲解了“如何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鼓励同学们要保护个性、培养独立人格、敢于提问、敢于质疑。他还结合相关医学科研案例,介绍了完整的临床科研模式,并提出“创新思维的产生需要广博的知识、大量的实践、不断的思考”,勉励大家勤学善思,求真笃行。
最后,张凯医生以一台肝胆外科肝移植手术为例生动阐释了“如何成为一个临床医生-科学家”。他指出,“要成为临床医生科学家不仅要做一名好医生,还要对各种生命科学现象保持敏锐的观察能力,并具有综合分析和提炼的素质,用科研思维解决临床上的困惑”。全体同学受益匪浅。
在互动环节,现场讨论气氛热烈,提问接连不断。
针对“AI在医学领域有哪些具体应用”问题,张凯医生立足多年临床经验,分享了肺结节病临床案例,深入浅出地讲解了AI在精准判断和识别方面的作用。
针对“医学生职业发展规划”问题,他详细介绍了医生职称的具体情况、专硕与学硕及专博与学博的区别、临床医学专业未来的职业选择等。
张凯医生耐心细致的解答,展现了其极高的专业素养与亲和能力,赢得了在场师生的阵阵掌声。
本场讲座学术氛围浓厚,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践深度。张凯医生以其专业的知识、丰富的经验和深入浅出的讲解,让同学们沉浸其中,收获满满,激发了学术热情,培育了创新思维,为未来的科研生涯点亮了明灯。
本次活动得到了医学院专任教师郭园园、陈静、李彬、孙佳的大力支持。医学院团委将继续举办学术活动,支持学生在科研道路的探索与进步,助力他们提升科研素养,勇攀学术高峰!
文字 | 徐佳琪 范宜东
图片 | 赛海尔丁 张欣
校审 | 郁祥 王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