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科研动态——朱家鹏教授团队在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期刊发表关于SARS-CoV-2 主蛋白酶NSP5的最新研究成果
发布时间: 2023-04-17 浏览次数: 1084

近日,南京中医药大学医学院•整合医学学院朱家鹏教授团队与亚利桑那大学陈寅团队在国际期刊 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合作发表了题为“The main protease of SARS-CoV-2 downregulates innate immunity via a translational repression”的研究成果。

干扰素通路是机体抗病毒的一道重要防线。在病毒侵入细胞,进行转录、翻译、复制等活动期间,病毒的RNA、蛋白质以及其他病原体相关的分子模式(Pathogen-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s, PAMPs)可被宿主的模式识别受体(Pattern recognition receptors, PRRs),如RIG-I样受体(RLRs)等识别,激活下游的MAVS、TBK1、IRF3等信号,引起I型及III型干扰素(IFN-I, IFN-III)的合成与分泌,进而激活相关信号通路(如RIG-IFN)发挥抗病毒作用。已有许多研究表明,SARS-CoV-2可通过多种方式逃避机体的免疫反应,如破坏RNA剪接、抑制蛋白质翻译以及抑制蛋白质的转运等。

本文研究发现了SARS-CoV-2的一个新的逃避机体免疫反应的机制。冠状病毒非结构蛋白5 (Nonstructural protein 5, NSP5),也被称为主蛋白酶(Main protease,Mpro)或3C-like protease(3CLpro),是SARS-CoV-2病毒中的一个重要蛋白酶,它的作用是剪切病毒多聚蛋白质前体,以产生成熟的功能性蛋白质,例如RNA合成酶等。NSP5是一种半胱氨酸蛋白酶(Cysteine protease),除了在病毒多聚蛋白上存在多达11处切割位点以外,研究人员发现它可以切割宿主的真核翻译起始因子4G((Eukaryotic translation initiation factors,eIF4G),从而抑制了新生蛋白质的合成(如IFN,ISGs等),减弱了在病毒感染过程中的干扰素应答,有助于病毒的增殖。同时,研究进一步确定了NSP5在eIF4G上的酶切位点为LQ658.659GI。文章的发现为研究免疫系统对抗SARS-CoV-2感染提供了新的视角。由于IFN抑制是病毒逃避免疫的主要机制,也是决定COVID-19严重程度的重要因素,文章的发现为COVID-19的病理学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靶点(eIF4G)。

博士研究生梁炜锋、顾鸣分别为该论文的第一、第二作者,南京中医药大学朱家鹏教授和亚利桑那大学陈寅教授为该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南京中医药大学为第一完成单位。

原文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392-023-01418-3

(撰稿人:朱家鹏;审核人:关晓伟)


学院首页 | 学院概况 | 党群工作 | 学科建设 | 招生就业 | 学生工作 | 人才培养 | 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 © 2016 南京中医药大学医学院·整合医学学院 邮箱:smls@njucm.edu.cn 电话:025-85811382
地址:南京仙林大学城仙林大道138号 邮编:210023